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美食
佳味偶遇
时间:2022-08-31 15:28:56 阅读量:1122

在漓江的游船上徜徉四望,走到船尾,看见一位青年妇女正在铁锅里用不多的一点油专心炸不多的几条小鱼,油在起泡翻腾,鱼已见黄见熟。以为是他们自用的,试着问炸小鱼卖不卖,说卖,一条三元。买了五条,装一小碟拿回前舱,几位同伴每人一条。周围其他游客看见,纷纷打听来处,纷纷去买。锅小,要等一等,那就等一等。

新出油锅的小鱼咬到口齿间兀自吱吱作响,正是油炸食品最诱人的那一刻。

小鱼就是漓江里的,在船上也能看见它们在水草间来去,长约一揸,身材苗条,体被细鳞。弃船登岸后,看见竹林小道边也有卖的,形态已经各异,糊里糊涂统称“漓江鱼”,都是冷的了。

口味独特的食物,往往不期而遇。我在海南和当地人聊天,看见他们吃一种指肚大的土黄色小果子,问是什么,答曰“黄皮”。试吃一下,酸味甜味都野性,果肉比例不高。估计因为市场不大,所以远路上不见,只是当地人吃一吃,当略有一点意思的零嘴。海南另有若干出人意料的食物,像当地人用来煮粥或拖面煎炸的一种蜥蜴类小动物“坡马”,还有姑娘们爱蘸一点盐吃的小小杨梅,都很有特点。我看见新奇的食物都要尝尝,心里发紧也要尝尝,这两样也都试过,坡马肉类似嫩鸡脯肉;杨梅和盐面一起卖的,我只拿了杨梅没有拿盐,酸到咧嘴,宾馆前台的姑娘们提醒我,“要蘸点盐才好吃”。

几位四川南充的朋友到酒泉,在街上看见李广桃,问这是什么,“啊原来是桃子”。看见街边树上的太平果也问。若干年前绵阳来的朋友赵铀光也对李广桃有同样的疑问。看来很多年过去,这种表面油光色绿肉脆的桃子还没有推广到四川。赵铀光在酒泉的另一个感叹是“没想到你们酒泉居然这么大”。

酒泉另有一样水果,外地人难得吃到,名曰“巴梨”,只在每年八九月上市,软嫩多汁,梨香之外另带酒香,老人们尤其爱吃,所以有人戏称为“老汉梨”。巴梨皮薄易损,不能致远,从市场拿回家也要求一路小心。不过据我所知,别处也有个性娇嫩拿不到远处的水果,酒泉人并没有额外占了世界多大的便宜。

有些食物一辈子可能也就遇到一次。一次到乡下同学家去,同学母亲端出一簸箩刚出炉的烧馍,两三米远都能闻到热烈的花椒香和烤发面香。虽然肚子不饿,也赶紧欢喜地拿过一个拗开,里面居然还有炒面拌甜菜丝的馅。吃过了,不好意思地问能不能带走几个。当然带走了。

茄辣西是酒泉夏天的一道日常菜,米饭拉条都搭得住、搭得稳。我吃过炒得最好的茄辣西是肃北县东山村的一户农家的,当得起层次丰富诸味协调八个字。我一边吃一边想,他们家的茄辣西,哪样菜先下,哪样菜后下,油热到几分,炒几分几秒,一定都有讲究。我认为他们家的这道菜很值得学习推广,不过他们似乎没有这个志向。

有些食物,要凑了巧,才能赶上这一口。赶上了,我的经验是不能错过。(杨蕴伟)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