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的西北边塞工作生活,有一双合脚还耐穿的鞋子很重要。在敦煌悬泉置发现的一封完整书信《元致子方书》中,“元”郑重请“子方”代买鞋子一双,要求是牛皮的,皮子要厚,“可以步行”。尺码是“尺二寸”,即今27厘米,是43码。
1990年—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发现各种器物7250件,其中就包括54件皮鞋。《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专门介绍了其中三件鞋子的尺寸,分别长13.5厘米、15厘米、18厘米。从尺寸看,这是三只童鞋。
发掘报告里还介绍了一只长16厘米的毡鞋,鞋面用红黄蓝三色毛线缝制,用黄丝线绣着花瓣纹样,工艺精致。
发掘报告中称,悬泉置内常住人口400余人。有人说,汉代边塞随军子女的数量相当多,具体多到什么程度未知,不过,根据发现的皮鞋总数和介绍的三件童鞋看,每一百个穿皮鞋的人里,五六个孩子应该是有的。
孩子们总是爱玩的。考古工作者在悬泉置还发现了两件鞠球,这可能就是他们的玩具。鞠球的直径8厘米,是用细牛毛或麻布制成实心圆球,然后用细麻绳通体交错缠绕捆扎而成,结构紧密,有弹性。
▲悬泉置发现的鞠球(据《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在敦煌市西北95公里处,西汉末废弃)也发现过一件鞠球,直径5.5厘米。这件鞠球因为体形较小,被认为是儿童玩的。那么,悬泉置发现的两件鞠球,就是成人玩具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就曾说到霍去病在出征塞外时还“穿域蹋鞠”,成人踢球玩当时常见。
成人玩的东西,孩子们也不妨拿来玩一玩。连成人的鞋子,孩子们有时也会很快乐地穿上,体验一下当爸爸妈妈的感觉。悬泉置发现的两个鞠球,孩子们也常玩吧。想象穿着皮鞋和麻鞋的孩子们一起在院内院外蹴鞠,玩得满头大汗小脸脏污的情景,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快乐的喊叫。大人们各自在忙,年老的军士坐在某处闲看孩子们玩闹,也许忽然想起多年前的自己,心上脸上都有一阵恍惚。悬泉置连续使用的时间达230余年,有些人的一辈子可能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更多的人,像长罗侯常惠、乌孙公主刘细君这样进入史书的人,只是这里的过客,他们的童年在千里万里之外。
马圈湾烽燧遗址也曾发现儿童麻鞋。除了麻鞋和鞠球,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东西——三件玩具衣。《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报告》介绍其中一件说,这件小衣服“以素绢手工缝制,以深红色绢作领和袖,以深蓝色绢作袖缘。衣长4厘米……下摆残。仿古代衣服制度,似仿襦制作”。
▲马圈湾烽燧遗址汉代玩具衣手绘图(据《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报告》)
既然有玩具衣服,也应该有穿这衣服的玩偶。根据衣服的尺寸,大概可以估计玩偶的身高不到10厘米。这么小的玩偶,就算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一只手握住。穿这件衣服的玩偶的样子,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也许是木头做的,也许是个布娃娃。马圈湾烽燧的规模小于悬泉置,这里的孩子应该要少。从儿童鞠球和这件小衣服看,大人们对孩子很宠爱,舍得花时间用心思为孩子认真地做一件玩具。这和现在的人舍得花时间给孩子削一支木头枪、和孩子一起放风筝没什么区别。军营里有一个孩子,也许得到全军营里大人的宠溺爱护,而孩子的爸爸看着同事们逗孩子玩,也许会假装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想玩了自己生一个去!”
从敦煌一带出土的汉代器物和简牍记载看,烽燧和驿置的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做针线活,有的可能是人情换人情,有的大概需要付费。马圈湾烽燧发现的这件玩具衣服,可能就是在烽燧的油灯下缝制的。
在悬泉置和河西汉塞尚发挥作用的时候,孩子们一定还有更多的玩具和娱乐活动。发现和认识它们,能让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两千年前孩子们的生活。(翻飞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