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
近年来,肃州区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头号工程、民心工程,走出了一条“整村整组搬迁推进,分散集中安置兼顾”的搬迁路。
“新房结实又漂亮,住着特别踏实。”肃州区金佛寺镇观山村村民马清宝说。
观山村是肃州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占地面积52亩,建成住房136套。今年以来,累计搬迁安置630户。
肃州区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原则,统筹考虑安居、乐业两项重点,确定了分散和集中安置两套方案。至目前,累计完成搬迁安置2737户。其中,2023年完成安置690户,2024年完成安置2047户。涉及13个乡镇82个村,完成分散安置720户,修建集中安置点73个,安置群众2017户,分类统筹推动地震灾害危险区搬迁2354户,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搬迁383户。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肃州区三墩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依托已建项目,新建临水堡特色小镇(二期),同步实施通水、通电、通路、通网、通暖及美化、亮化、绿化、硬化、文化“五通五化”工程,着力打造景观式、文旅化、综合型居住小镇。为实现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同标准、同水平,项目综合考虑群众便利后,按照每户不大于20平方米的标准,在搬迁原址规划农具安放、绿色养殖、饲草加工等功能区,在小镇附近同步配套建设文化惠民项目。打造集学校、医院、超市、敬老院、邮政代办点、电信营业厅和快递中心等服务资源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小镇成为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圈。待小镇全面入住后,将制定片区制网格化管理服务措施,广泛吸纳镇村干部、辖区民警、党员、乡贤、热心居民等充实网格力量;成立特色小镇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
2023年以来,肃州区统筹整合各部门各领域资金8892万元,一体化推进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同步实施安置点“五通五化”工程,实现了“搬得出”“生活好”的目标。
此外,肃州区依托区级零工市场,长年提供“长短结合、高低搭配、工种多样、匹配度高”的务工岗位3万余个,让众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家庭经济状况稳步改善,让群众搬迁后的新生活更加安定。(孙艳 周忠林)
玉门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决策部署,全力保障“10+5+N”政策落地,玉门市结合搬迁实际加大资金筹措和整合力度,拓宽资金整合渠道,全面落实配套政策,充分发挥资金保障作用,切实圆了群众“安居梦”。
今年,玉门市搬迁任务为1526户、4409人。至目前,1526户三级认定率、协议签订率、搬迁入住率均达100%;拆除旧房1502户,拆除率98.43%;新房办证1109户,办证率72.67%。下拨玉门市的省级补助资金15260万元,已兑付13721万元,兑付率89.91%。
玉门市在避险搬迁工作开展前期,组建专班,深入8个乡镇调研,出台《2024年度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将8个乡镇39个村1526户群众纳入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范围;下沉乡镇集中解决群众搬迁入住、旧宅拆除腾退、不动产确权登记等问题,形成“组织领导+推进落实+督促问效”的工作机制。
玉门市严格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和搬迁住房“五好”目标,做好搬迁群众住房安置规划。将老市区玉润花园、玉门镇东渠村康养小区、赤金镇光明村、下西号镇川北镇村、柳河镇蘑菇滩村等处作为安置区,严格控制房价,加强工程监管,严防质量不过关、施工不规范等现象发生。持续推进水路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搬迁群众生活保障。
玉门市全面落实进城购房补贴政策,鼓励群众进城购房安置,在落实省级“10+5”搬迁政策基础上,投入财政资金2538万元,制定了住房补贴、土地流转、社会救助、产业发展、就业安置、户籍政策等8个方面18条措施,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增收、养老等核心问题。鼓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制定产业补助,发放产业补助105万元。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通过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公益岗位、技能培训等途径,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玉门市坚持超前谋划,加大力度,做实做细2025年搬迁基础工作,要求8个乡镇逐村逐组逐户再次摸底排查,对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再宣传、再动员,注重政策引导,提高群众搬迁的积极性。结合2023年至2024年搬迁情况,2025年计划搬迁834户,其中已完成三级认定82户,剩余752户已完成县级认定、市级审核,正在进行省级复核,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搬尽搬”。(刘永东)
敦煌
近年来,敦煌市紧扣搬出安全、搬出绿色、搬出幸福,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谋划推进,切实以搬迁工作之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敦煌市按照全面宣传、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多次召开推进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各镇和相关部门职责,靠实工作责任。同时,为推进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了转渠口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进一步明确了自然资源、财政、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敦煌市严格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经广泛征求拟搬迁农户意愿,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安置区选址(避开永久基本农田)、农户意愿、村庄肌理等因素,在转渠口镇政府文化站西侧新建集中安置区。该选址位于集镇核心区,水电配套接入便捷,道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集中建居搬迁安置。同时,征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震、水务等部门意见,安置区不在6类区域范围,形成闭环认定。
为加快集中安置区建设,敦煌市于2023年10月着手开展平面图设计、地形测绘、勘界、农房建设设计方案编制、农用地转用等相关工作。农房设计遵循顺应肌理、错落有致、风貌统一的建设理念,建筑风貌依据敦煌地域特质和历史文脉,确定主色调以土黄色为主,辅助色为驼色和深驼色。2024年春节前完成前期手续办理,为安置区项目开工建设做好了准备。安置区于3月31日全面开工建设,配套建设居民点绿化、硬化、供水、排水、亮化、休闲健身等设施。目前,基础配套设施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16户安置房屋入住率100%。(邓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