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总投资410亿元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在玉门市老市区正式开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开启了玉门市老市区的全面振兴之旅。
如今,在巨化项目的强力带动下,玉门市老市区实现了“蝶变新生”,处处洋溢着热闹景象。
当把镜头拉近,这一变化可以是一个个转型发展的产业,可以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厂房,可以是自由市场里的烟火气息,也可以是一个个被修好的红绿灯、一个个崭新的小区。
从一油独大到“繁星璀璨”
这一年,中国石油第一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玉门油田投产,可年产纯度达99.99%的绿氢2100吨,成为玉门油田炼化总厂和周边化工企业的主要原料,已初步在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形成氢气供应链,实现从生产到利用的贯通。
这一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玉门市老市区甘肃普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该公司创新设计的酪蛋白酸钠、干酪素在德国国际检测中心通过认证并获得专利,是国内首条自主研发酪蛋白酸钠生产线。
这一年,玉门市老市区化工工业园智慧园区监管平台建成投用。打开园区三维全景地图,随机点开一个厂区,在视频监控系统就可看到厂区重点监控的高清画面。监管平台对企业中控室、重点仓库、重大危险源等区域进行监控,对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温度、压力、环保监控等数据进行监测预警。若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置,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如今,玉门市老市区入驻企业近50家,形成以特色石油化工和高端精细化工为主导的“2+X”产业体系,化工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吸引超2000名外地人才共同建设园区,玉门市老市区市属规上工业企业达20家,工业总产值23.22亿元。
从“老地方”到“新地标”
对玉门市老市区的变化,居民陈燕感受极为深切,“路上的车多了,小吃店的人多了,市场也热闹了。”陈燕今年47岁,是一个地道的玉门人,她出生在花海镇,安家在玉门市老市区三台区,工作于金特化工公司。
2024年,玉门市老市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第二人民医院、敬老院、玉润花园小区、北坪四村广场等项目。玉门市老市区有2万多人,变得宜居宜业,越来越适合投资发展。
随着巨化项目实施,来玉门市老市区投资发展的客商和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人气更旺。老市区三产服务业新增限上企业6户,解决就业800余人,带动三产服务业招商引资2.04亿元,购物中心、广场、酒店将逐步投运。
从旧时光迈向新未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城市记忆。
玉门市老市区油田招待所、油城公园、解放门、王进喜雕像和老君庙……这些老建筑是玉门市沧桑巨变的见证者,是情感与记忆的寄托之所。如今,这些珍贵的时代符号成为心中的精神家园,凝聚着城市的灵魂。
“这里曾是‘铁人’王进喜奋斗过的地方,有我儿时的回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旅游、做生意、安家。我们住进了新修的小区。20多年后,这里的红绿灯再次亮起,这些都是玉门市老市区走向振兴的标志。”玉门市老市区管委会干部张晓东说。
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玉门市老市区依托“铁人”王进喜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使游客在旅游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玉门市打造了老一井、老君庙等油田红色旅游景区,以及集互动体验、工业研学于一体的“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推出“红色工业谱新篇”等工业研学精品课程。整合资源、理顺机制,编制老市区景城一体化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发展规划,提升运营效益,实现景区实体化运营。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41批次、1.2万余人次,景区接待游客5万人次。
玉门市老市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到访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