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门市全面推行村级“雏燕”传帮带工作制度,帮助村级后备力量强化政治担当、练就过硬本领,激活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优选名师,按需施策“结对子”。按照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实践经验足等标准,玉门市采取个人荐、组织推、党委定的形式,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业务骨干、优秀离任村“两委”干部中精选帮带导师122名,结成42个帮扶对子,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指导计划。围绕抓党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乡镇党委书记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在“书记讲堂”授课。
靶向培养,厚植沃土“育苗子”。玉门市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让帮带导师带动帮带对象在干中学、学中干。具体表现在做好党建工作组织员,积极配合党支部书记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员,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积极服务群众,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做好兼职村级报账员,协助村“两委”做好本村“三资”管理,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做好村务工作文书员,完善土地、户籍、人口等资料,负责各类文书材料的起草工作。
工作梯级管理,强化指导“扶梯子”。玉门市坚持日常管理、激励保障、调整处置多项制度同步运行,建立帮带工作台账。玉门市委组织部结合党建工作督导调研、乡镇领导班子分析研判、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等时机,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帮带工作开展实效、帮带对象工作状态,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帮带扩面增效。
强化激励,以绩问效“压担子”。玉门市委组织部按照每季度不低于10%的比例,对导师、帮带对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收获情况进行抽查。开展帮带工作正反向评价,对帮带不尽职、只挂名不履行帮带职责、帮带效果不明显的进行整改。对成长迅速、本领过硬、群众认可度高的帮带对象,建议乡镇党委在发展党员时优先考虑。 (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