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肃州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切实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颜值”和文化内涵显著提升。
道德培育 推动文明发展
肃州区把政策理论宣讲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七进”工作,广泛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志愿宣讲活动,通过大喇叭、小快板、板凳会等,把理论讲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十大创建”行动,全面加强“四德”建设,举办“德润肃州”道德实践活动,先后评选“甘肃省道德模范”8位、“见义勇为积极分子”10名、“肃州好人”33位,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伟力。
肃州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公益电影播映、乡村艺术节、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社火秧歌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打造“一乡一节会”品牌,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振群众精气神。
科学治理 提升文明品质
肃州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城乡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开展“四城联创”提质工程,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同规划、同部署,“一盘棋”制定创建规划,形成创建合力。不断健全完善中心、所、站、点四级架构,充分发挥“醉美肃州”文明实践平台作用,建强用好36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同心360”“辣妹子”“老妈妈拥军爱心志愿服务”等1650余支志愿服务队,11.23万名志愿者活跃在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创建一线。
肃州区开展“文明乡风”提升工程,结合村情民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宣传。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四会”章程,对彩礼金额、宴请人数、酒宴等明确要求上限标准,引导群众贺喜庆祝有分寸、丧葬风俗有尺度。加强家教家风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表彰宣传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惠民利民 彰显文明温度
肃州区把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惠民实事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工作。新改建北滨河路等城市道路42条80余公里,城市“毛细血管”进一步疏通,新增停车位7944个。祁连苇海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主体竣工,启动创建酒泉生态文化博览园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
肃州区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5所学校、幼儿园启动建设,新增学位4440个,高考二本以上综合上线率达92.79%。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办医,肃州区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酒泉市中医院业务楼建成投运,总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肃州区传染病医院、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老院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健康肃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绿色发展 筑牢文明根基
肃州区以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为指引,把打造群众满意的“城市会客厅”作为第一目标,多措并举整治市容“顽疾”,竭尽全力刷新城市颜值。通过实施城区绿化美化、“口袋公园”建设、酒航路机非隔离带绿化等重点项目,新增城区公共绿地4.3万平方米,配置儿童游乐设施,改造游乐场所,加速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肃州区持续开展“清污消土”行动,落实“六净九无”和“双十五”作业标准,加大路面冲洗、野广告清理、“城市家具”擦洗频次。创新实施机械清扫、喷雾抑尘、洗扫吸尘、高压冲洗+人工保洁的联合作业模式,实现从清扫城市到清洗城市。针对垃圾清运、洒水抑尘车辆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积极推行早、中、晚错峰作业。建成24小时开放公厕50座,严格落实“四勤九五”卫生质量标准,将公厕打造成提升城市形象的名片。(酒泉融媒记者 马学全 王明玲 通讯员 王天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