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牺牲五十六载 段志治(智)烈士“回家”了“守好庄稼 等我回来割麦子”1968年3月,春天的气息正在蔓延,19岁的段志治(智)收到部队入伍通知,整装待发。出发前,他带着弟弟段志玉去看了看自己家的庄稼地,眼里... [详情]
拘校又作抅校,有校对、钩稽、核查或审核账目钱物等事项之意,相当于现在的审计盘点,是古代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敦煌玉门关烽燧遗址出土的汉简记载了2000多年前,边塞运用拘校手段,监督、管理财物、兵器,约束戍... [详情]
肃州区农业灌溉历来依赖祁连山冰雪融水。在肃州区的水利建设史上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童华。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1675年,卒于1739年。他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历任平山知县、... [详情]
卫国牺牲五十六载 段志治(智)烈士“回家”了“守好庄稼 等我回来割麦子”1968年3月,春天的气息正在蔓延,19岁的段志治(智)收到部队入伍通知,整装待发。出发前,他带着弟弟段志玉去看了看自己家的庄稼地,眼里... [详情]
从1907年至2008年,在玉门关和沿线烽燧共出土汉简3000余枚。汉简既是文物又是文献,是玉门关屯戍官兵生活的留痕与见证,蕴藏着2000多年前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汉代的百科全书。汉简中的节气、节庆、中医、书法... [详情]
近万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与中华文化相伴生长、交织融合,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酒泉玉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国玉文化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汉代潘虺纹玉埲(肃州出土)玉石之路与“玉酒泉”考古证实,玉石之... [详情]
近日,肃北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盐池湾乡区域开展文物调查时新发现一处岩画古迹。岩画地处盐池湾乡西21公里S303线西南11.3公里白架子沟,位于海拔3800米的半山腰岩洞内,从山脚至岩洞呈70度左右陡... [详情]
在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有几处地名,或因口传,或因误读,或因相邻村人相互揶揄,有了错误的解释,“下西号”便是其中之一。要想了解“下西号”等地名的来历,就必须沿着历史的轨迹,进入时间的缝隙,在近代地缘变迁的纷... [详情]
《史记·大宛列传》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国时,乌孙国昆莫派向导翻译送其回国,同行乌孙国回访使者数十人,报谢汉朝的乌孙马数十匹。昆莫的目的是“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到长安后,乌孙使... [详情]
9月20日,由酒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的《酒泉年鉴(2024)》正式出版发行。《酒泉年鉴(2024)》是酒泉年度综合性资料文献,共84万字,设有特载、专记、大事记、市情概貌等类目39个,分目250余个,条目2... [详情]